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莆田二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第6周评课记录
【发布时间:2012-10-18】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评陈阳琴老师的《几何概型
                                 评课人:周伟强
陈阳琴老师本节是在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及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继古典概型后对另一常见概型的学习,对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从复习古典概型出发,强调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引入两个设问,引导学生认清这两道题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从而引出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它的两个特征。
阳琴老师基本功扎实,思路流畅,条理清楚,板书整洁,语言简练。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循循善诱。多媒体辅助教学要运用得当,其演示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型的特征,比较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例一,例二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实际问题探寻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利用树形结合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准合适的几何度量。
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采用问题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展示学生思维过程,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几何概型并自己解决问题。但总体感觉先松后紧,整堂课后半节由于时间较紧张,导至于例的讲解比较快,让学生自主探究方面,仍然需要加强。留出时间让学生把习得的知识应用,巩固和提高。
总之这堂课总体下来学生掌握较好,较成功。
 
 
20121010日评课
课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执教者:李建梅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节课的教学中,切实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生物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教学目标来看,完成了既定的知识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实现了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对已知信息的分析比较和讨论,不仅学会了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处理,还学会了归纳并得出结论;此外也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了结构与功能想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所以本节课很好地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从教学过程来看,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如在讲述氨基酸的结构时,展示几种氨基酸的结构,让学生来写出氨基酸的共同结构,又如在给学生分析完二肽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写出三肽的形成过程等;之二倡导探究性学习,如通过甲烷的结构让学生探究氨基酸的结构与特点,通过二肽的形成来探究三肽的形成,通过一条肽链的结构来探究肽链的特点,通过二肽中氨基酸的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来探究多肽中的氨基酸的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之三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在引入是通过与生活中常见的蛋白质联系等等,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较好地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建议:
本节课虽然比较抽象,学生已有的认知也较低,但是在整堂课中也没有必要过多反复地重复强调一些知识,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反感。                          
 评课者:林一峰    朱玲玲
 
 
 
 
 
化学评课稿《物质的分散系》
   讲课人:陈梅娟      评课人:黄云鹏     2012.10.11
本节课基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分散现象有一定的认识,陈梅娟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让学生多次进行回顾、分析和表达,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组织教学。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分散状况来回忆溶解和理解什么是混合物,设计分析了食盐、泥土、油等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分析归纳了溶剂、溶质和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浊液和胶体的划分,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浊液和胶体的科学概念,也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陈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列表区分三种分散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过程中注重概念的动态生成过程,旨在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符合学生认知结构要求。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多方面,陈老师在教学中及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
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语言简练。课堂设计较合理,情境创设贴近生活,“丁达尔现象” 实验效果明显。重视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勤于分析,善于总结。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师生双边活动较多,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同时能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将多媒体的应用和课堂实际合理协调,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与视频力求贴近生活实际,并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就在身边和领悟科学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切实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和奇妙!
教学建议:
1、课堂节奏推进偏快,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发言,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习题检测,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2、随堂联系部分习题设计不够合理,题干有些内容课堂教学并未涉及;如胶体的渗析实验和胶体的过滤等。
3、教学有效性应进一步提高。(即:教师语言的语速、准确性、简洁性以及问题的提出等)
4、教材图片教学若能改用小组合作实验与探究效果会更好,使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包括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并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高一化学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高一(8)班   授课者:陈梅娟 评课:王碧兰 周苹
    本课教学内容涉及分散系的概念,几种分散系的联系与区别正确把握胶体、溶液等分散系的概念以及其性质。胶体在高考题中并不常见,有时会出现在选择题的某个选项中。胶体考查的重点是与常见分散系的比较与判断,以及胶体的制备和性质,常将胶体的基础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进行命题,难度不是很大。梅娟老师的教学设计定位明确,教学组织围绕课程目标展开,条理清楚,循序渐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富有激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课堂容量较大;能够有效的把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为对于初中教材非常熟悉,能够在教学中很好地将初中与高中的内容进行连接,过度自然到位,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透彻理解明矾净水的原理,只是语速略快了点。
 
 
 
 
 
对吴丽钦老师一节课的点评
课题:必修一 Unit 3 travel Journal     20121012日点课
评课人:黄雪琴、薛盛兰、林晓萍、陈莉颖
本节课吴老师把必修一第三单元中的warning-upReading部分整合起来作为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吴老师的自然亲切的表态,严谨的教学流程,层次分明的阅读活动创设、精确把握的活动训练时间以及高一(8)班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确实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整节课有不少亮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吴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以及与学生和谐愉快地课堂交流反映出她的自信与功底;也看得出学生喜欢英语课,爱上了学英语,这是做为英语教师的最大成功。其次作为阅读课型,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在此过程中所设计的阅读活动也很有层次性,先是快速阅读归纳文章主旨大意以及各部门段落大意,接着进行略读,并安排回答问题,对话交流及填空等形式。练习的形式多样,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教学效果好。如果说study English, like English, love English, enjoy English, taste English是英语学习者的5个境界,这堂课中,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几乎达到了taste English的境界。最后,该师充分利用并且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自身在以往的旅游经历,选择相关的图片;情景资料,先创设语言情景,以激起学生对课文warning-up部分的兴趣,激发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欲望,使得本节课教学导入自然水到渠成。
 
 
 
 
对戴国梁老师一节课的点评
 
课题:必修五 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     2012109日点课
评课人:黄雪琴、薛盛兰、林晓萍、陈莉颖
作为一名在二中颇巨影响力的英语教师,戴老师着实有着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扎实的英语专业功底,以及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使得本节词汇课教学完全达到高中英语新课程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词汇有效教学的理念。该师在整节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各种任务和活动。本课设计中“课前复习”既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节课教授的内容;“课堂教学”中设计“同义词、近义词组的辨析”、“英汉、汉英互译”、“构词法中的前缀、后缀”等环节的各项任务和活动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面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最后的“巩固应用”则为学生的学后反思和巩固做好准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且有针对性,并体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梯度要求,着重突出词汇学习中的理解和运用的基本要求。该师在向全球呈现教学内容时重、难点突出,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高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难就难在词的音、形、义、性上,然而该师以其独特教学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节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在本节课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对陈琳老师《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的评价
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能从高一学生的学情出发,注意创设教学情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熟悉教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确。能根据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如在讲授教材第一目“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以“雅典在发展中经历了几种政治制度的变迁 ”、“贵族制与君主制相比,民主体现在哪里 ”及“民主制最终通过什么方式确立 ”3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了解这一部分知识。而把重点放在第二目“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这一部分内容上。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思维培养。课堂教学中重视对教材资源的利用,比较重视通过补充一些相关材料,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进行归纳、根据材料去思考、分析、归纳,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重视探究学习方式的引导,每一问题揭示出来后,由学生讨论、探究得出问题答案,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重视对一些历史概念进行解释,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语速适中,手语应用自然,多媒体操作熟练。但可能教师觉得用PPT就可以不用板书,因此整节课都没有板书。多媒体是教学辅助,课堂上要通过板书列出知识的基本框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评课人:梁伟丽、郑海英、林少许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点评
时间:2012年9月26日
讲课人:祁黄骞
班级:高二17班
评课人:周苹 张彩云
我们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和特点: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整合教材内容。
2.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着眼点不仅仅是概念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分析典型事例基础之上,深刻体会概念,感悟文艺复兴。有课堂自主学习,填空,表格,图片对比,辨认作品,材料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归纳材料,得出结论; 通过读名著,小组讨论,层层分析,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结合课文引言,承上启下,为下一节课打下铺垫;是一节较成功的高二文科教学课。
 3.图片导入新课,出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名作,让学生来说明产生的时期和作者,实质。在了解了关于文艺复兴的有关内容以后再由学生来进一步讲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巨匠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主义的色彩。
4.设计文艺复兴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弘扬人文精神。老师的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
祁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较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创设新的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