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教学科研>> 课题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历史教学可视化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7-03-08】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信息化环境下历史教学可视化的探究

历史组  唐黄静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信息化环境下,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开始被引入到历史教育教学领域,开展可视化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可视化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并加强历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学习,利用可视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兴趣,坚持传统教学与可视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利用信息网络不断扩展和丰富教学资源,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历史教学; 可视化

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极快,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便捷、多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这在客观上要求改进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可视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在有效传递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了二十一世纪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可视化教学模式,深入探讨可视化教学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并不断加以改进,使现代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学。

一、历史可视化教学概述

到底何谓“可视化教学”呢?简而言之,可视化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声音、数据等信息进行处理,把抽象的内容用可视的图形、图像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使枯燥的教学过程形象化。可视化教学作为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有利于革除传统历史教学弊端、推动教育改革任务的完成,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在传统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中,一般是通过一张嘴、一支笔、一幅图开展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传统历史教学难以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和生动的思维想象有效的结合起来。而可视化技术可以使看似枯燥的历史鲜活起来,利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将相关历史教学内容与资料如符号、课本、挂图、文字等传统教学形式,和图像、影像、图形等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的整合,比如利用动画、视频和虚拟情境等信息化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情境,同时配以讨论、讲解和提问等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探究意识,实现高质量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二、开展历史可视化教学的主要意义

历史的不可复制性使得学生无法形成对历史的直观感知,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必然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使得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现象、感悟历史存在,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知识创新。可视化教学作为历史教学的新鲜血液,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中转变教与学这一主要任务的完成。可视化教学在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开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增加“视像”的比重,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探究。比如,通过结构示意图、思维导图等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厘清历史知识脉络,不但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科学、有效,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创新。再如,通过直观的历史图像和再现历史情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达到知识、能力与创新的培养。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就会积极参与并主动尝试,反之,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会消极参与而被动学习,不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历史作为社会发展的真实记录,本身应该是生动而富有活力,而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下仅仅依靠文字叙述去表述真实的历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可视化技术则可以将枯燥无味且抽象晦涩的文字描述转化成为为新鲜活泼且直观形象的图文声像形式,展示出历史上的风云变幻,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在一个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中带领学生去探索历史,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授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制作教学微视频,营造合适的亲近感、时空感。比如我在上《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利用微视频介绍了迁都的原因、过程及最后的结果,使学生感同身受,闻其声、见其人、 观其行,进而产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引起学生对改革措施及其影响的思考与分析。

    (二)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基本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述的历史知识,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大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个性思维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在这种强制学习下只会导致学生使用死记硬背或者机械式的学习方式,难以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只能以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要渠道,限制了学生的认知思维培养。而将可视化技术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直观性,展示出鲜活生动的历史,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形象更丰富的感性认知,扩充学生思维表象,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有效拓展,并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启迪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激情,引导学生养成大胆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如学习《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设置问题:“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接着播放纪录片、文献片,让学生置于历史情景中,激发主动学习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实现学生的思维空间的不断拓展。

(三)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下中国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从而突显了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而根据心理学研究显示,思维发展的关键节点在青少年阶段,如果我们在这一阶段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话,则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然而,在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而可视化技术则可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从而给学生全方面的感官刺激,如将西周宗法制的树形动态图、家中收藏的历史实物展现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发展、演变,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同时发展。又如,可视化技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创设生动、真实的问题情境.师生共同合作探究,也有利于更大程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大脑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可见,可视化教学不仅有效促进知识的传递与创新,而且对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意图,从而准确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由于历史教学实践中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重点和难点的话,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无法深入理解、把握,学习效果不够明显。而可视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历史教师可以使用视频、动画和音频打造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消除单纯语言讲解下的枯燥感,而且还可以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突出教学重点,分化教学难点,使相对抽象复杂的的内容形象化,实现历史教学和信息化技术的有机整合,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的同时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可以真正掌握学习历史的主动权,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增强学习自信心,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例如,在讲解“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像资料,不仅有洋务派人物介绍和主要活动,也有清晰的事件说明, 有机地利用影像视频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形象化,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发挥主体意识,提高认知内驱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有助于突破历史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信息化下历史可视化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重视并加强历史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和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评价方式随之转变,这些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要想历史可视化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需要先进的网络信息设备之外,而且更需要使用者——历史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底蕴,还必须具备娴熟的信息化运用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历史可视化教学质量。首先,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可视化教学方法,不断总结可视化教学经验,进而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观念。其次,学校应采取在职培训以及职前教育相互结合的方式加强历史教师信息化培训和学习,有效提高历史教师可视化教学水平。最后,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竞赛、技能比赛和知识比赛来加强现代教育信息素养,提高历史教师的可视化教学能力。只有使历史教师由教书型向学者型的转变,进而利用可视化技术突出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二)充分发挥可视化教学历史情境再现功能

    历史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合理调动各种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可视化技术将以前的历史情境在屏幕上真实生动地再现,使学生穿越历史时空,直面感知历史,融入到教师创设出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再现历史情境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将相关问题设置其中,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应重视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主要兴趣恰当地纳入到可视化教学中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逐步达到学生乐学、爱学、愿学的教育目的。例如,在进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导入时,可以在课堂播放反映二十世纪我国民族印染行业艰难发展历史的《大染坊》相关视频和图片,以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三)坚持传统教学与可视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可视化技术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历史教师,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始应用。虽然可视化技术功能完善、手段先进,也只是教学手段之一,而不是在根本上对传统历史教学的全盘否定。在对可视化教学作用肯定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否定和摒弃传统教学,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续和发展。传统教学本身具有诸多独特的优势,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情趣的讲解、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互动及情感交流都是任何形式的可视化教学所不能代替的。假如在整堂历史教学过程中,演变成为单纯的机器操控,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可视化教学的优势必然也无法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如果要充分将可视化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就必须坚持可视化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是每一位历史教师最为恰当的选择。

(四)应利用可视化技术不断扩展和丰富教学资源

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独特性,不管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由于受限于历史教材篇幅,使得课本中记录的一些历史事件仅仅只是几句话而已,难以让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整个历史事件。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教学课时的制约,许多相关的历史知识难以在教学课堂上得到拓展和丰富,进而阻碍了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知识。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的存储性和交互性,广泛选取历史课本之外的相关知识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且在课堂上向学生实时展示,以更好的诠释历史现象,开拓学生的视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可以引发学生兴趣的任何一个细节以吸引学生的关注,一小段视频资料、一则小故事、一件小物件的运用都对更好地开展历史课堂教学大有裨益例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四大发明等巧妙地以中国 “画卷”的形式一一展现,极具视听震撼力,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开幕式的相关视频,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这段历史。

综上所述,可视化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拓展能力与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尽管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应该坚信,只要经过广大历史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完善,让历史可视化教学既可以继续传统教学的优点,又可以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在可视化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寻找到最合理的契合点,使可视化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  羹.历史教学的可视化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2011(3).

 [2]刘晓冉.浅析多媒体环境下的历史教学[J].学周刊,2015(06).

[3]杨学武.运用多媒体创建高效历史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