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示范校>> 德育工作
【我们的读书节】做知性的你,懂知性的美
【发布时间:2020-05-01】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每一本书,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故事,都是心灵相通的交汇,每一位沉浸在书中的你们,都有着人世间最迷人的样子!

这个受疫情阻隔的五一,让大家宅在家里,有了更多的时间翻开尘封的书,于细细品读间寻回一种久违的闲适。今天我们特邀了语文组的多位优秀教师,诚意推荐他们眼里的好书,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来一场与文字的邂逅,感受这不同的品味下的知性淳美吧!

 

《活出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

   1.png  2.png

刘金贞老师推荐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获选“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入选香港大学必读50本图书,到今天,它已经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量已达到了1200万册。 作者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全书分成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写了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在那里,肉体的痛苦倒在其次,心理的折磨才是最大的难关。作者就在那里遭受了常人根本无法体会的绝望,但是他最终奇迹的生存了下来,而支持他活下来的,并不是坚信有一天可以从集中营走出来,而是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后半部分是教会读者如何去找到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没有直接替我们回答究竟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而是列举出很多事例揭示他的意义疗法,提供了三种途径来让你自己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在本书的后半部分,弗兰克尔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集中营中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犯,他已成为为了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无限扩大的圣者,这位历经沧桑的圣者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他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之后领到了驾照,80岁竟然还登上阿尔卑斯山。对比而言,处在尚算幸运年龄的我们在看过这本书之后,是否应该学会好好珍惜当下体会身边那些彩色的阳光呢?

 

《杜甫传》——冯至曾

 3.png

何莹莹老师推荐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对人民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正因为如此他一直以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存在我们的脑海中。但是杜甫毕竟是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有其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关于《杜甫传》的写作目标,冯至曾经这样要求自己:“还原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冯至曾的《杜甫传》最大的贡献在于改变了人们对杜甫刻板的凄惨印象,把他从扁平固化的“贫病不忘忧国”的形象中剥离出来,还原了一个精彩立体的杜甫,展现了他从一个优秀的诗人蜕变为一个伟大的诗人的过程;展现了在纷乱的时代中,杜甫对祖国对人民始终如一的热忱;展现了他如何扎根进了大地,留存住一个时代。

 

《活着》——余华

 4.png

翁剑老师推荐

“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对不同的人而言,其意义内涵不尽相同。对于正青春的人而言,“活着”一词充满了力量,生机勃发,激情满满,甚至可能是一种进攻的姿态;而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活着”则意味着承受乃至于忍受——承受生命赋予他们的种种责任,忍受命运生活的无常,幸福或者苦难,无聊以及平庸。好比是一根纤细的头发丝儿,却要去承受千斤万斤的重压,而且居然还没有断掉!

或许在旁人眼中,小说主人公富贵的一生,就是苦熬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个人的、家庭的、民族的、时代的,悲剧接二连三、层出不穷,堪称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然而,在富贵自己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们又分明感受到他的幸福与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富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伙伴们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小说末尾,在富贵老人粗哑的歌声里,我开始懂得: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任何人的看法。正如贺拉斯所言:人的幸福,总是要等到最后才能“盖棺定论”,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或不幸福。

说到底,活着,便是最大的意义、最大的幸福。在这个因疫情而变得空前漫长的寒假里,对这一点感触尤为深刻。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5.png

李俊峰老师推荐

《月亮与六便士》是20世纪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之一毛姆的代表性长篇名作。一位四十岁才学习绘画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优裕的生活,疯狂迷恋上了绘画。为了追求艺术理想,他饱尝贫穷与饥饿的煎熬,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终遁迹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成为一个自成一格的画家。

内容主旨上,这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一生活动的轨迹仿佛就是在解构小说原型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画作主题: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书里的答案是: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无论年龄、受教育程度、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有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梦想的自由。这种自由只取决于我们自己,与其他任何东西无关。当我们有勇气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已经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叙事艺术上,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采用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普通人从证券交易员到天オ画家的转变。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一方面拉开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使主人公的心理转变活动始终处于读者可及范围之外,读者可以对主人公进行冷静的观察和审视,另一方面又通过可靠的叙述者拉近读者与主人公的情感距离,使故事产生代入感。毛姆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的远近景切换功能达到对人物的成功塑造。

《世说新语》——刘义庆

 6.png

林君老师推荐

诗意的栖居

我们为什么推荐《世说新语》?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本书中所包含的传统意蕴,关键词是“魏晋风流”。

这其实是关于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今人的生活态度,务实者未免失之平淡;享乐者未免失之轻浮,更多人在“丧”和“迷茫”中颓颓然了此一生。我们都应该翻开这本书,去学学魏晋名士们艺术化的生活方式。

比如通脱。通脱,与其说是脱离现实,不如说是超越现实的利益纽带。王子猷雪夜访戴,却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又王子猷听桓子野奏笛,“主客不交一言”。张季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羹鲈脍,便弃官而去。访友是目的,结交显贵也是目的,求官、求名、求利都是目的。比起外在的目的,内在精神的自在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雅致,把“诗和远方”变成生活的常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该说成:“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形容人长得帅,是“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嵇康)。当然,还有流觞曲水的集会等等,令人心向往之。

比如人要成为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一个个性自觉的时代。嵇康临刑前奏《广陵散》,阮籍口不臧否人物……名士们放诞礼法,他们人格独立,不同流俗,他们不屈从于外在的标准,突破了人性的各种禁锢和限制,真正获得了人格的觉醒。

……

当然,对语文学习也有很大助益:它的故事短而有趣,消解了古文阅读上的“畏难情绪”。文言高频词和各类文化常识对于文言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它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对自然山水的鉴赏也充满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而对于真假名士的辨析及“魏晋风度”的评价问题,则可以逐步培养我们的思辨精神,提升思维能力。

我们常问,传统是什么?它是故纸堆里的“之乎者也”吗?还是博物馆里聚光灯下泛着古老包浆的古董?恐怕都不是。传统是活的,它并不神秘,“三代穿衣,五代吃饭”,传统不过是人们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的沉淀而已。只是这世界变化太快,瞬息间就换了风景,以至于忘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更遑论“我要到哪里去”。

传统似乎离我们远去了,不过我相信它并未消亡,相反,它已经融入了民族的血脉中,只等被唤醒的那一刻。推荐这本书,请诸君重温故旧,与古人击节共鸣吧。

《红楼梦》——曹雪芹

 7.png

蔡雪凡老师推荐

“开篇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可谓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下面我想从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两方面推荐《红楼梦》。

艺术成就方面,先来说说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是文学创作的关键。《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里共有四百多位人物,无论是说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的叛逆者贾宝玉,清冷高傲的林黛玉,抑或是温婉得体的薛宝钗,八面玲珑的王熙凤,都令人印象深刻。曹雪芹将四百多位性格迥异的人物严密地组织在一部作品中,不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皆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再来说说红楼里让人津津乐道的传统文化,《红楼梦》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总汇,包括诗、词、曲、赋、歌、诔、匾额、对联、谜语、酒令、占卜、泥塑、医疗、文评、画论、琴理等,应有尽有,真可以说是文备众体。

思想成就方面,作为一部由外而内、内外兼修的奇书,它的成功更在于对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的深入认识,以及对封建体制、封建社会——这个占据了中华民族肌体几千年的毒瘤的深刻批判、讽刺。

千言万语,道不尽《红楼》之精、之巧、之妙,张爱玲曾表达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如此奇书,怎能错过,希望大家走进红楼的世界,去享受一场艺术的饕餮盛宴吧!

 

《乡土中国》——费孝通

 8.png

林颖贞老师推荐

还记得几年前囫囵读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心有戚戚焉,许多人与事被一语道破其差异的根源与出处,方觉由于文化底色差异而造成观念上迥异的妙不可言。

费老的这部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学著作,就像悬挂在民族暗夜的一盏明灯,带领我们从文化模式的角度认识中国社会,照亮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熟悉的是街头巷尾、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如“乡下人在城里人的眼睛里是愚的”“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陌生的是书中剖析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如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乡土中国》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的结构,分别从乡村社会、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总结一下,推荐理由有二:

其一、阅读该书有助于我们认清传统中国社会结构,能指导我们调整处世态度,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当然,也会在如何有效治理中国这一问题上启迪我们。

其二、《乡土中国》堪称经典的学术著作,凝聚了一流学者的智慧,有翔实的考证和严密的推断,适宜用理解性、接受性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如何理解书中概念,如何理解作者观念,如何理解全书结构,如何理解该书写法,如何理解该书的现实意义,获得学术类著作的阅读经验,也是一个关键。

  《乡土中国》一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认识是全面、理性并富于洞见的。但该书出版已逾70年,其间中国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巨变。读进去之后老师还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带着学生走出来,让书中的知识与读者的生命体验反复碰撞,甚至与读者的生命紧密相连。

《俗世奇人》——冯骥才

 9.png

王樨老师推荐

冯骥才说:“文化爱好者好述说一地的特征,写小说的只想把这一方水土独有的人物写出来,由此实实在在捧出此地的性情与精神。”

天津卫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不单是因为她有狗不理包子,有麻花,有相声,更是因为这是一块充满市井味道的地方。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的接地气,连带着人,也是那么的有生活味。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天津的话,那么就是下里巴人俗出了阳春白雪。一句话,要感受热闹的耍嘴式的市井人味,建议你去找冯骥才,去看他的《俗世奇人》。

“若说地域文化,最深刻的还是地域性格。一般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只是一种表象,只有进入一个地方人的集体性格的文化才是不可逆的。”清末民初的天津卫,是中国当时最有特色的地方。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就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反应。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罗·柯艾略

 10.png

谢淑桑老师推荐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巴西著名作家保罗·柯艾略的经典寓言式小说。小说运用富含哲理和诗意的语言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追寻宝藏的奇幻冒险故事,极具启发性和励志意义。

“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梦想,是这本书的最大主题。谁都想经历一次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可是实现梦想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着和经受考验。只有这样,才可能发现属于你的珍宝。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值得认真品读!

                               

《老人与海》——欧内斯特·海明威

 11.png

 陈梅钦老师推荐

《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在海上一无所获地漂流了84天后,再一次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收获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然而这大鱼最终却被鲨鱼吃掉,只剩下一副骨架。海明威看似没有让老人桑提亚哥成功,却以光秃秃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作者以精练而富有张力的语言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这个骨头里留有几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在我们平凡的一生中,有的精神是不能缺少的。诚如书中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采访实录

 12.png

林倩老师推荐

本书是2017年8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推出的系列采访实录,曾在《学习时报》连载。习近平同志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来自北京八一学校的不满16岁中学生,响应政策到陕北延安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7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还原那段历史,再现习近平同志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不仅可以观照特定年代学生个体的心路轨迹,还可以给生活在幸福时代的今天中学生作比对榜样,也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历史地了解伟人的过去和现在。圣哲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古雄才多磨难"……确实如此!从中学生到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从清华大学学生到国家机关秘书、到县、市、省级干部,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他几乎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干过,足迹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身份从中学生、知青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变化…艰苦曲折又丰富多彩的经历、不同岗位的历练、长期的从政积累,对于担当重任、继往开来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这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深邃的理论思考。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对于现在的中学生颇有诸多启迪和成长引领!

随着“书香校园智慧阅读”读书月系列活动的启动,在4月27日晚上,高一、高二的全体同学收看了超星校园阅读平台的首堂直播课程,聆听来自四川大学中文系讲师王涛老师对《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章节的细述,探讨红楼人物间的微妙关系,师生们一起来听导师的点拨,品读经典,从文学作品的人物语言中领悟作家精雕细琢的人物个性,领悟不一样的“红楼情”。

 13.png

14.png

阅读本是寻常事,也许你无法出走向远方,但是只要你捧起书,远方已尽于你脚下。能与你们一起阅读,更是繁华静处遇知音。虚度的年华,那是荒芜的,只有奋斗过的青春,才叫青春。老师用年华与智慧陪伴着学生们成长,学生们也不愿辜负那些期许,不断进步,默默绽放!人生中,又有哪个时候,能像现在,如此充实,如此丰盈,能于线上品读你的荐言、聆听你领读的韵音、甚至与你分享我心灵上交汇的风景,能如此,甚好!

愿我们一起沐浴书香!不负韶华!遇见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