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教学论文
高中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1-01-13】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福建省莆田二中   郑益霞

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比较好写的一类文体就是议论文,近几年,高考材料作文频频出现,考生选取议论文体的比例也最高。然而,在作文批改中,我们会发现真正写得好能做范文的一个班也就那么一两篇,大多数同学在习作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现就一篇习作练习《谈包容》来具体说一说。

第一,没有很好地审题,偷换概念。一些学生在写《谈包容》一文时,一开始就没有很认真地审题,将“包容”理解成“宽容”,文中处处出现的都是“宽容”二字,这样的文章即便论据确凿,论证有力,也已离题万里了。实际上,“包容”的内涵远大于“宽容”。再比如写《有这样一种人》时,有些同学就没有很好地审题,没有抓住题眼“一种”,结果写了几种类型的人,这显然也是离题之作。像这类的命题作文,相对来说,审题立意较容易,如果是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挖出它的要旨然后再拟题立意就更困难了。

第二,中心论点不明确。一篇好的议论文,一定是观点明晰,旗帜鲜明的。但在学生的作文里,我们时常看到一篇文章从头写到尾,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呼唤什么,但就是自始至终没有把他的观点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如《谈包容》一作,一些学生开头引用了法国作家雨果的那段有关“包容”的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一点较好,但引用名人名言的目的还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些学生以为名人名言就代表了自己的观点,于是接下来另起一段开始了论证。我们说,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开头就明确提出较好,当然,也可在文章结尾作为对全篇的总结提出。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中心论点最好用一两句话进行概述。一些学生在文章开头喜欢论述一大段,自己的观点杂糅其中含糊不清。

第三,运用事例论据论证时记叙过多,议论欠缺。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大多数同学都是运用一些典型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谈包容》一作,很多同学引用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甚至一些学生引用了教材中买布卖布的故事,这都值得肯定。问题是很多同学在引用时对故事的叙述太多,忽略了对这件事的议论,记得有个学生引用了将相和的故事,结果全文给我们详细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经过。试想,没有了议论,我们的观点何以立足?既然是典型事例,为何要花大量笔墨来讲故事呢?别人不知道吗?那这样的文章和记叙文又有何区别?如果一篇文章只有论点和论据,没有论证,那它还是一篇议论文吗?我们说,论点、论据和论证是一篇议论文不可或缺的三要素。

讲到事例论据,我们不得不补充讲几点:(1)选取的事例较多时,我们要合理安排,详略得当。一般来说,详细论述一两个事例,其它事例可以合成一段概论之。如《谈包容》一作,有的同学选取了鲍叔牙宽容管仲和六尺巷这两个典故进行了详细论述,接下来另起一段写到“如果没有蒋琬对杨戏的包容,怎么能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佳话;如果没有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怎能得到负荆请罪这份尊重;如果没有董笃行劝家人宽以待人,怎能有仁义胡同的产生。历史长河里的‘包容闪闪烁烁,无一不告诉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安排,既主次分明,又能加强论证的力度,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2)选取的事例要能支撑自己的观点。如《谈包容》一作,有同学选取了刘备为关羽报仇导致张飞惨死,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这能说明刘备的包容吗?只能说明刘备的重情重义。还有同学列举了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这能说明曹操的包容吗?这个典故只不过是曹操用来试探刘备有无野心之举。显然这样的事例并不能支撑自己的观点。(3)对所引用的事例要引之有据,不可表述不清,张冠李戴。在作文批阅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同学引用了很好的事例,但对事例不够熟悉,表述不清,在这样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还真实可信吗?如《谈包容》一作,少数同学将“六尺巷”和“仁义胡同”里的人物、故事混为一谈,甚至一些同学在引用名人名言时也是张冠李戴,不能准确表述。这些都是同学们在写作中需要避免的。

最后,对所选取的材料布局不妥。一般来说,一篇议论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接下来主体部分就应该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述,最后一段再次点明文章的主旨。在主体部分,如果论点是从正面立论,那么,也应选取正面事例进行论述,有时为了加强论证力度,我们常常也从反面选取一些事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但一些同学往往先反后正,顾此失彼了。如《谈包容》一作,有个同学在主体部分先论述了廉颇和周瑜的不够包容,然后再论述唐太宗对魏征的包容,李斯特对钢琴姑娘的包容等,这就是布局不妥。还有同学在主体部分先发制人说“怎样才能做到包容?”论述了一番后,再来列举事例论述包容的重要性。试想,读者还没有意识到包容的重要性,如何去做?这显然也是缺乏构思,应把问题放到文后再解决不迟。这里不得不提到辩证法,如《谈包容》一作,有同学在文末写到“包容也是有限度的。”接下来就进一步论述该包容什么,不该包容什么,这就使自己的观点更令人信服,值得肯定。

另外,在议论文的批阅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同学全篇都在泛泛而谈,缺乏典型事例支撑。还有同学受记叙文的写作模式影响,在文中用一些小标题,如《谈包容》一作,有同学拟小标题为“负荆请罪”“宰相肚里能撑船”等,这是不合适的。还有一些同学文体意识不强,写成了记叙散文或议论性散文。这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是允许的,但在平时的专项训练中同学们还是按部就班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