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教学科研>> 试卷评价
莆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试卷评价
【发布时间:2013-03-19】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高二文科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分析
2013.2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范围是必修1全本和世界地理的亚洲部分,题型为单选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读图分析题(40分);  命题指导思想及试题特点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本卷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均来自于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来自于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2、注重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凸现综合性特点。试题呈现出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着意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充分运用文字、图像、数据来提供信息,并结合实际问题,把相关知识重新整合、迁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性较大,要求学生根据设问要求,提取、加工、整合多种信息,进行答案的组织。
3、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对学生图表(包括景观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整份试卷每个题组都有地图,几乎无一列外的需要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应用信息,在整个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寻找解题思路并组织答案。包括各种区域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等,图表数量与种类量较大,为考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处理信息搭建了平台。这一点既是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的,也彰显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又与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认知过程和形成过程相一致。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阅读不同类型图表的技巧和能力,同时从图表中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寻找解题思路。
    4、注重初高中的衔接,为学生 接下来的高中地理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5、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6、强调夯实基础导向。本次考试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为下个阶段复习所需的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情况分析:
    本试卷难度适中,年段平均分为71.08分,高二(15)平均分为83.6分,及格率为84.58%,优秀率为26.67%,基本达到前期预设的难度。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3题组:本题组以区域图为载体,考察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主要考核的知识涉及地理区域特征,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难度适中,得分率介于48%-64%。这说明学生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未能灵活运用,地理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4-5题组 :本题组以坐标图为背景,主要考核学生影响气候的因素和霜冻发生的条件,第4题得分率较高为80%,说明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这部分内容有所提高。第5题得分率较低为63%,从中可看出学生对霜冻发生的条件还不大理解。
    6-7题组:本题组以材料为载体,主要考察区域补给类型,大陆性气候的表现。第6题得分率为74%,学生做错的原因是审题不认真,未看清关键词4—5月,导致判断错误。第7题得分率为42%,说明学生未能具体运用大陆性气候的内容。
8-9题组:本题组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核的知识涉及到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以及风速大小。难度较低,得分率在77%-88%之间。
    10-11题组:本题组以附带经纬网及晨线的区域图。情景素材比较简洁明了。主要考核的知识涉及太阳直射点与季节,地理区域特征,能力目标有区域地图的判读及空间定位,调运和应用地理原理、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设问明确,知识点考核涉及面较广,但两小题设问没有逻辑递进关系,难度较低。得分率均超过70%。
    12-13题组:本题组以日本大地震,核电站泄露辐射范围为情景,案例贴近实际,联系时事。关注环境问题,学科思想突出。考核知识目标包括能源利用、洋流及盛行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核的能力目标调运和应用地理原理、规律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做好正确的问答。设问明确,指向明确。两小题的设问有关联、思维层次有递进关系。难度较低,得分率在77%-80%之间。
    14-15题组:本题组以八达岭长城的部分地质剖面构造图为设题情景。情景材料是学生熟悉的、考核的知识目标,有岩石的形成、地壳物质循环考核的能力目标是调运和应用地理原理规律进行推理判断,解读地质剖面图的能力。设问明确,选项明了,两小题的设问有关联,学科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难度适中。介于65%-70%之间。
    16-17题组:本题组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为设题情景,考查三大类岩石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等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科逻辑思维能力,难度略大,介于56%-67%之间。
    18-19题组:本题组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主要考核区域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密度、土壤肥力、河网密度、渔业、工业、洪涝频发原因。难度低,得分率介于91%-96%。
20-21题组:本题组以长江源头姜根迪如冰川、尕恰迪如冰川变化图为载体,考查冰川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及冰川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难度低,得分率介于82%-96%。
    22-23题组:本题以“科考航行路线图”图形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于洋流分布规律、寒暖流性质判断;以及对自然带分布情况和分异规律的掌握情况。设问明确,有一定的层次性。其中22题错误较多,正确率仅为56℅,选择B、C的较多,说明仍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对于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寒暖流的判断没有很好的掌握,平常应当注意督促他们及时消化掌握。23题完成情况较好,正确率为87℅,说明学生对于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和分异规律掌握较好,今后复习中可适当少讲,但是错误也比较集中在C答案——地形。
    24-26题组:本题以等值线分布图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于等值线判读规律的掌握,以及气候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考察学生从所给的资料提取相关有用信息并应用分析的能力。本题组总体来看,完成情况良好,正确率均在78℅以上。说明学生对于等值线判读以及气候、自然带的分布情况掌握良好;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点没有死记硬背,能较好的灵活运用。
    27-28题组:本题以材料结合图形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于等高线判读、地质构造判断以及成因分析、沉积岩颗粒大小与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等基础知识。立意明确,设问较为清楚,但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学生答题情况不是很好,正确率仅为39℅和36℅。27题每个答案都有一定的选择比重,选择A、B答案说明对于沉积岩的颗粒大小与沉积的先后关系没有很好的掌握,或者还不会很好的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去判断背斜和向斜;选C答案说明不能很好的从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去判断山和谷。而且两题前后有一定的联系性,27题的答案直接影响28题的回答,因而两题错误都比较多。28题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C和D答案,一方面可能是上面一题没有答对导致,另一方面对于地形的形成原因不能很好的做出判断,说明对于塑造地形的几种地质作用的原理和结果没有很好的掌握,今后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多讲解分析,并通过一定的练习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29-30题组:本题以三向直角坐标图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特征以及对应自然带的掌握情况,题目较为新颖,要求学生先会看图,并从图中应用相关信息判断相应的气候类型的能力。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均在75℅以上,29题错误较多的是D答案,说明学生对于草原气候的成因没有很好掌握。30题选择C和D的较多,说明学生对于③④两种气候的判断不是很明确导致相关的知识点联系出现错误,答案模棱两可。今后教学中注意针对以上知识点进一步强化训练,争取扎实掌握。
31题:本题以垂直自然带为设题情景。考查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因素,雪线高低。难度较低,学生完成较好。但是也暴露出问题: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准确,学科语言不强,或者语言不简洁,往往答了很多内容,实际上只答了一个方面,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训练学生规范化的答题与书写。
32题:本综合题以东亚区域区,附带气候统计图为设题材料、背景材料简明。主要考核的知识目标气候特点及气候成因,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工业分布及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考核的能力目标涉及调运和应用地理原理进行解题的能力。地理表述能力,比较判断能力等。难度较低。本题组可以在设问上进行修改,如(2)改为与A地相比,D地在气候有何特征 或与D地相比,A地气候有何特征 从参考答案看,赋分做了修改。学生考后反馈的情况是第1小题,得分较高,第2、3小题答题情况很差,主要是学生对知识没有巩固掌握,答题没有思路。
 33题:本题以区域图为情景设题,第(1)(2)小题主要考核苏门答腊岛的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植被类型、聚落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第(3)小题简析泰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难度较低,基本能得8分(共10分)。造成失分的原因:审题不认真,漏答地势特点,或概念不清,混淆平原与沼泽,植被类型与自然带。
    34题:本题以气候特征图和印度产业分布图等图形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于印度的掌握情况,包括印度地形、气候、国土面积等自然地理知识以及会应用上述自然地理知识来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和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的能力。立意明确,设问清楚,答题方向没有较大的误区。在改卷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下列较多失误:
    审题不清。第2小题提问从气候方面分析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相当部分学生没有看清气候的要求,答题范围过于广泛,把农业的区位因素都写进去了。另外第1小题的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也没有注意到,导致答题错误。
     分析问题不够全面。如第1小题分析为什么印度耕地面积广,相当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到国土面积广大的影响;另外也有较多学生没有考虑到气候对耕地的影响。
    基础知识没有很好掌握。第3小题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区位条件的分析,教学中已经涉及过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的分析,但是本题的答题情况也不是很理想。说明学生对该知识点没有很好记忆掌握;另外也说明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不是很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注意一方面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分析问题,尽量拓宽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多强化较为薄弱的知识点的学习。
 
高二政治考试试卷分析
                            莆田二中   姚建明
 
一、试卷的命题范围和题型结构。
1、本次考查内容主要覆盖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册
2、本次测试单项选择题40题,共60分;主观题共4分。题量适当,分数分配较合理。 
二、试卷特点
(一)突出主干知识,彰显诊断功能。
试题贴近教学,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覆盖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过关、基本能力的掌握。试题涉及《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途径、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文化对人的影响、如何引导文化健康发展等内容的主干知识。
(二)贯彻课改理念,强调思维品质。
试题符合新课程理念,做到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并重,考查基础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第41题第1小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政府为什么对网络进行管理等,这些题目考查的不仅仅是书本上需要学生牢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联系生活热点,关注时政新闻。
党的十八、微博发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的公布等社会热点问题在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通过考查与热点问题相关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是教师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最佳途径。
(四)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本次试题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自身成长问题,试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坚持了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的高考要求。
三、学生答题质量情况分析
    1、卷面分析。客观试题总体答的较好,得分较多的有28道题;失分较多的有3道题,主观试题相对来说答的较差,失分较多的41题
2、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身水平的限制:①基础知识弱,学科主干知识把握不够,②审题能力弱,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③解题技巧弱,应变能力不足。④知识迁移弱,思维不活跃,知识重组、提取应用能力差,⑤文字表述弱,不善于用学科语言组织答案,语言规范性差。⑥人文知识弱。不了解问题的时政背景,人文知识贫乏。
四、今后教学的应对策略
1、夯实知识基础。得基础者得天下,这已为一次又一次的高考实践所证明。但夯实基础,不等于简单的死记硬背。要严格按照江苏省政治学科教学要求,做好知识的梳理、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较、澄清一些相近、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真正做到基础知识夯实,基本观点明确,主干知识清楚,同时引导学生建构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形成答题的良好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熟练。
2、创设精致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必须实行精致教学、有效教学。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的备课。教师应将备课的着力点放在对教材和考试说明的研究上,放在对重点、难点、考试热点的如何突破上,放在对学情深入了解上。
(2)精致的课堂。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打造精致课堂,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要优化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减少无效、低效的教学环节;要以新课程和高考为标杆,教考对路、以考引教,精讲精练。
(3)精巧的训练。练习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易越好。精致练习关键在于练习是否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是否符合高考实际,是否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培养学生能力。能力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在应用中得到发展。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做人道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社会现象的奥秘。因此,老师们要通过创设情景,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材料的大意、相互关系和特征等,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把问题与观点相结合,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能力。
五、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对命题要进一步突出情境性,主题明确;增加以图表、数据为背景的综合试题;避免所选材料的重复运用及所考知识点的重复考查。进一步注重试题及答案的开放性、政策性、前瞻性。
 
 
高二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评析
本份试卷能依据高考要求的题型进行命题,难度系数在0.55左右,与考纲所要求的难度系数基本吻合,但范围基本局限于选修6的内容,所以从平均分来看,还是符合要求的,然而高分段的同学不多。具体应为:
1、听力方面:其实语速不快,语言也很清晰,但连续较多,这与平时的训练是相同的。主要是设题有细微的变化,导致部分同学听力部分错得较多。因此应加强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方面的培养,要学会读题,猜题,并抓住重点词,方法的讲究,是至关重要的。
2、单项选择:对于语法的应用永远是学生在学英语上的一大难题,只知其意,却不懂其用。这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有几道题尽管是似曾相识,却错的离谱,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语法的运用上,题目的设置当然并不象高考的题型上那么的全面,但重要的语法考核还是呈现在试卷上的。
3、完型填空:题材的选择及文章的结构来看,是属于高考要求的题型之一,这部分本身就是学生们最头疼的部分,所以要加强训练。
4、阅读理解:选用的材料基本上与高考一致,只是有些选项较为灵活,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题型上有记叙文、应用文等,难度上能否再增加一点,即灵活度的题目可多一些,因高考设题也较为灵活。
5、单词拼写:本题属于课文改编,所以单词的拼写要求与高考相比较难,题型也没有全部按照高考,主要是欲通过这篇文章来检测学生读背能力,所以错误较多。
6、作文:能扣紧高考,字数及要求都完全一致,只是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所以作文不是很好。
总之,本份试卷还是成功地检验了这一学期以来学生们对于语法、基础知识及识记的能力方面的考核,知识的运用应放在重点位置加以重视。
 
                               戴国梁
 
莆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物理第6学段试卷的评价
评价者:郑少华
本次学段的考试涵盖了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和选修3-2第1章中的全部内容;试题立意新颖有深度,试卷在试题结构和题量基本符合本次考试的目的,未出现怪题、偏题,背景与实际结合较好,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试题难、中、易的比例大概为:1:2:7。这次的物理试题在题型结构上并不陌生,主轴的知识点考察全面,所以这是一个我校考生相对较能接受的试卷。总的来说,这次物理试卷有利于我校老师对高二物理教情、学情的评估,有利于推进我校形成更优化的备考策略,这份试卷能够引导中学物理教学突破题海战术,强化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试卷的特点:
试卷的特点:命题紧密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问题设计科学、合理、巧妙,立意明确、语言精练,表达严谨,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要求考生在全面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各种本学科的信息,并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某一事物的现象、过程,体现了试题的综合特点。不超纲不加深,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重点突出。
从命题的切入点上,力求切入巧妙,切入的角度要小,答案具体、深刻。主要体现在试题多样性、灵活性、生动性与趣味性上。命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核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理解与把握程度。不断挖掘知识的内涵,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创造力;
一、试卷整体结构
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12小题36分,第二卷分实验和计算题两部分,共64分。第一卷均为单项选择题;第二卷中第13、14题为实验题,计18分;第15题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要求画出粒子运动轨迹,计8分;第16题为电场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结合以及利用物理图象计算,计10分;第17题为有关电动机额定、输出功率的计算,计10分;第18题为电磁感应的可测速的跑步机的运用,计10分;第19题为带电粒子的电场、磁场复合场中运动的综合题。
二、试题考核的内容相对较全面,知识面分布较广
从试题考核的内容来看,试题考查了电、磁学主轴的知识。具体的讲,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匀速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平抛运动、库仑定律、电场、电势和电势能、电场力做功、恒定电路动态分析、电机的功率、磁场、安培力、电磁感应、“多用电表读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带电粒子的电场、磁场的运动和有关物理学史等,对图像的识别能力要求较高。
三、试题的突出特色
1、命题选材:联系生产、生活、科技实际,立意新颖有一定深度。
本次物理试题对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的考查从回旋加速器、小型直流电动机、可测速的跑步机一系列问题的背景都源于生活科研实际。从强调“纯物理”过程变为更强调通过对实际情景分析,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考察:更加重视对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本次的实验部分虽然未设置高难度的台阶,但是却综合考查了考生必备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多用电表的读数、电路连接的正确识别、利用图象求相关物理量以及分析。虽然难度不高,但是仍然做到既考查物理模型、知识、方法,又加强对实验原理的丰富和迁移,对考生处理实验结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注重考察综合能力与基本科学素养
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部分题目思维的难度并不大,却越来越避开纯记忆性的题目,多数题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应用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在解答过程中进行一步或者两步的逻辑推理,从导向性上体现出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进。
四、总体分析:
㈠、试卷结构稳定的。
1、试题各部分的设置,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分配,特别是的难度系数的界定已经基本确定下来。
2、考试范围的确定。为了体现本校的教学进度和备考特色,以福建省考试说明为依据,不超出教学大纲范围。
3、依然注重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在掌握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处理新的问题。
五、试卷及答案中有待商榷的地方
1、多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学强化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2、关注学生平时的弱项、易错之处。
3、注意考查学生对实验误差的分析。
4、增设探究性实验题和创新题,浸透了STS教育思想。
 
 
 
莆田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数学(文)第五学段考试试卷评价
一、命题整体分析
1、命题立意
本次数学期中考试卷是由备课组讨论后形成的试卷,又经过名师工作室的专家认真审核修改后定稿,试卷的题型着眼于考查现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也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还重视学生对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整份试卷难易适中,没有偏、难、怪题,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在选题和确定测试重点上都认真贯彻了“注重基础,突出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结构
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第Ⅰ卷共有12题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60分,第Ⅱ卷有4题填空题,6题解答题,共计90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主要考查数学必修3以及选修1-1中的常用逻辑用语。考查学生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考查化归与转化、分类与整合、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考试情况分析
<一> 总体情况分析
统计
人数         最高分     140
150 130---139 120---
129 110---119 100---109 90-99        80--89       70-79        60-69        50-
59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350 143 2       13     32     55     65     46     38     41     32     25     55         8% 97.78
<二>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答题情况看,考生在知识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运算能力仍有待提高。由于基本运算不熟练,或者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最简捷的运算方法,导致学生入题容易终题难,做着做着就困难重重,难以得到最后正确结果。运算能力已经成为学困生提高水平及学优胜突破瓶颈的重要因素。 第二、考生的思维能力表现不容乐观。面对这份有一定容量、一定思考层次要求的考卷,很多学生在思维的广度、深度及敏捷性、灵活性上不能从容应对,这说明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很欠缺。具体情况如下
1.选择题:共12小题,其中得分率较低的有4、8、12四个小题。
第4题:考查古典概型的基本运算,部分学生对列举法掌握不好导致失分。
第8题:考查四种命题和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知识,很多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所混淆。
第12题:考查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恒成立与有解问题,大部分学生仅猜测答案,得分率较低,概念不熟悉
2.填空题:共4小题,得分率较低的有15、16两个小题。
第15题:考查线性回归的回归直线问题,学生失分主要是知识的迁移能力欠缺
第16题:考察几何概型的运算,学生对于平面几何知识不熟悉导致运算的结果错误。
3.解答题:
第17题: 考查四种命题和命题的否定,已经命题真假的判定,大部分学生能得分,但是对而不全,思维不够严密。
第18题: 考查简单逻辑联结词“非”“且”“或”,学生得分还不错,有出错就错在“且”的否定要用“或”,“或”的否定要用“且”。
第19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和古典概型的基本运算,学生对于基本方法掌握不好,运算及推理演算能力差,速度慢、准确性差,没有掌握常用的算法算理。
第20题:考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与集合思想的交汇问题,本题暴露出学生对集合思想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方法掌握不够灵活。
第21题:考查抽样、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运算,学生对于应用题本身比较薄弱,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只有少部分学生得满分。
第22题:以二次函数为载体,考查古典概型与恒成立问题,较灵活,但难度并不大,学生做得不好,是思维的灵活性、综合能力不强之故,而且大部分学生没时间做这个题目。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1、切实抓好“双基”,夯实基础。要保证所有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基础、常规问题上不丢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要把“双基”的训练落到实处,要强化目标意识和反馈意识,有效的安排每节课的技能训练,平时给学生的讲义、练习不宜过多、过难、过综合。新课教学阶段主要要使学生把基础练熟、练透,让学生充分体会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为高三复习打好基础,增强后劲。
2、要进一步强化教学五认真。要在认真研究复习目标与考试要求及学情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参与,杜绝光由教师讲,每节课要安排必要的练习时间。例题讲解要突出思路分析过程,迈小步分散难点。要暴露学生解题过程中的运算与思维方面的错误,并进行针对性的补偿、矫正,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并在题后进行反思。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从本次统测看,学生审题不清、运算错误、表达不准确方面失分较多,这些方面需要通过平时教学和学生练习逐步加以纠正和解决。例题讲解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阅读理解题意并尝试解题,对学生平时作业在表达上要作出严格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示范,注重对学生作业错误的讲评,将评要针对错误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弥补缺漏,发现问题跟踪到人、到题。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审题、注重过程、规范表达、细心运算及注重题后反思的解题习惯。 
                                      高二数学备课组  谢新华   2012.11.30
 
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第六学段试卷分析
                                                      朱玲玲 2013.2
一、命题指导思想
 本次学段检测在遵循《课标》,依据教材的基础上,以全年段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设计试题,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都能得到真实的反映,为准确评价各班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为100分。试卷题型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40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共50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50分。整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大分值”试题基本没有,一般为1-2分一问,因此试题知识点考查面较广较细。
三、试题特点
 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
本次考试内容主要为必修2及必修三第1-3章。本试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和实验的应用迁移能力,还十分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
2、立足基础,难度适中,注重能力的考查
本试卷试题面向全体学生,题量适中,阅读量适中,难度适中,文字与图表并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转换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体现的较为充分。如相关胰岛素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将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激素分泌调节机制等知识原理进行综合运用。又如最后是一道实验题,有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变量的确定、实验目的、结合图形判断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这也需要学生能选择、鉴别有用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生物问题。
3、注重学生易错知识的考查
(1) 部分学生失分较高的原因,一方面与审题不够仔细有关,另一方与基础不够扎实而混淆了是非。其中部分学生审题不清,粗心大意,如没能抓住关键词。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一些概念、原理理解不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如4、9、10、16、27、32题。
(2)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点,对教材知识不能合理延伸和应用,迁移能力不足。如:12、23、28题及非选择2、4题,特别是结合图形的题目错误率相对较高,说明学生分图文转换能力不强,遇到具体的知识迁移的题目束手无策,不会分析挖掘题目要点。
(3)出现错别字、语言表达不规范。如非选择题中的第4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这是个专有名词,而有不少同学少了前面的“激素”两个字或少了“腺”一个字。至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老是有不少同学答非所问或表达不清。
(4)实验题有实验目的的确立,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变量的确定等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从学生答题来看,最后的曲线图完成较差,可能是对题中的出题含意理解有偏差或对实验操作分析不清。
 
 
莆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第六学段测试
试卷评价 
历史组 吴德良
一、试卷内容评价
历史试卷(含题型结构、内容结构、分值比例等 )
题 型
         必修Ⅲ
第一单元        
第三单元        
第五单元         必修Ⅰ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分值         分值         分值         分值         分值         分值         分值
选择题
(60分)        6       8       8       6       10     12     10
非选择题
(40分)        4       4       8       4       8       6       6
  
(100分)      10     12     16     10     18     18     16
 
1、  试卷题目体现了以原创和改编为主的原则,学生整体反映较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从整份试卷来看,在注重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同时,突出考察了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法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今高考命题的趋势。
3、  坚持知识、能力和思想统一的原则,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符合新课程考试说明的规定。
4、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大。
5、  整份试卷题目有区分度,没有知识性错误,其中客观题把握得比较好,主观题难易适中。
二、考试结果评价
1、考试成绩:
班级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高二(15)班         75.80        45.6%       100%
高二(16)班         64.30        3.2%         75.2%
高二(17)班         65.30        5.2%         77.6%
高二(18)班         66.20        5.8%         78.2%
高二(19)班         64.10        4.8%         76.9%
高二(20)班         64.60        4.5%         77.1%
考试结果与预想的情况基本一致,达到了学校教务处提出的基本指标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次考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在历史学习和历史知识运用所存在的许多问题:罗列如下,以供参考,为下阶段的教学提供借鉴。
A、选择题
选择题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共同特点就是在识记基础上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选择题的答题上存在以下问题:
(1)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主观、客观及根本原因、程度选择的的判析上存在问题,
(2)对具体的历史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不到位。
(3)对插图等知识点重视不够。
(4)没有熟练地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如肯定或者否定某一选项。
(5)不认真审题,没有联系题干特定的历史背景。
(6)缺少一些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B、学生在非选择题存在的问题
(1)审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
(2)答题条理不清,不规范。
(3)不善于归纳,不能够从不同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4)不善于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大背景和小背景)
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要从中发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学生的应试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试卷的命制是成功的。
 
 
莆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化学第六学段考试试卷评价
               高二化学备课组 王碧兰  张金元 2013.03.02
一、试卷特点
1、考查范围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全部内容。
2、试卷结构
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包括16题,每题3分,共48分;非选择题包括6题,共54分。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难度系数为0.63---0.65。
3、试题特点
    取材以化学主干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问题的设置较为新颖,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全面,适当进行模块内的综合考查。注重理论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及其实用性,同时对于化学计算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定量实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化学用语的正确应用等进行考查。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得分情况高二年段总平均分为64.8分,(具体情况见附表)90分以上近22人。80-90分数段共100人,从选择题来看难度系数约为0.72,得分情况比预计的好,总分48分,平均得分为35分,看出学生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状态判定及计算、反应热等内容掌握基本功还是比较扎实的。中和滴定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还不错。选择题部分得分率较低的题是5、8、11、15题;非选择题部分共54分,平均得分30分,17题为多选填空,较多学生出现多选或漏选,一旦多选则得0分,所以总体得分率较低。18、19题较为基本,得分率低的是21、22两题,涉及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与计算,掌握比较差。
2、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及典型特例:
 (1)有些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或知识储备仍然有缺漏,解题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
 (2)审题不仔细,分析不透彻,书面表达不规范。
(3)对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溶度积的计算仍然不熟练,图表分析处理能力仍然有欠缺。数据应用处理不是很清楚。
(4)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有的同学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解题中顾此失彼,掉进陷阱。
(5)实验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有一部分同学对于一些必须掌握的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法、实验程序的理解仍然不明确。
(6)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三、主要存在问题
考试总体成绩反映了这一阶段以来,学生总体情况应该是良好的,平时的训练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也暴露出我校学生有的基础不够扎实、能力欠缺的软肋。学生答题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够扎实,未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图表分析应用的能力,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实验能力仍然要提高。
3、化学用语掌握不好,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4、思维定势严重干扰解题过程。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学科知识网,扎实基本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课前预习,可后复习巩固,梳理知识,形成。
3、及时巩固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训练效果。
4、继续加强实验,重视实验会考。重知识迁移和实验设计,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重做或展示课本重要实验。
5、培养学生分析图表、数据,能够处理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细化化学用语教学,在“运用”上下功夫。
8、重视所给信息的整合处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