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教学科研>> 试卷评价
2013至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卷评价
【发布时间:2014-05-05】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莆田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物理第三学段试卷的评价

评价人:郑少华

一、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本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物理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中高一物理必修2第1章至第3章及第4章第12节内容。

题型安排: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实验题和计算题两大部份。试题长度为17小题,其中第Ⅰ卷选择题共计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第Ⅱ卷部份共计5小题,占64分。其中实验题1小题,共计18分;计算题部份计4小题,共计46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

1.试题难度:63: 1符合本校学生实际出题,充分考虑到本校学生特点,本试卷难度不大、但有点灵活、重视基础,又有难度提高,有层次感,让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有方向、有动力。此次试卷的结构是合理的,难度是适中的,它可以很好地检测学生对本学段学习情况。.

2试卷特点:本试卷注重物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为主要目的,按《课程标准》规定目标层次与能力水平要求命制试题;突出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紧密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命题的切入点,力求切入巧妙,切入的角度小,答案具体、深刻主要体现在试题多样性、灵活性、生动性与趣味性上。问题设计科学、合理、巧妙,立意明确、语言精练,表达严谨,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命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核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理解与把握程度。要求考生在全面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各种本学科的信息,并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某一事物的现象、过程,体现了试题的综合特点。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创造力;

4.目的:旨在考查学生在高一半学期以来对物理学科学习和掌握情况,对学生这一学段的学习进行有效评价,同时帮助师生查漏补缺,促进教学为下一阶段物理学科教学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我校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5.从答案设置易于评分、易于操作、答案呈现多元化的标准,采取了过程给分与答点合理均给分的评分标准。

总体感觉是一份比较切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试卷。

二、试卷的分析:

1)选择题部分:重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同时也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考查,内容包括了“功和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简单的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和向心力的计算,以及有关图象问题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

2)实验题部份:主要针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中的操作步骤、纸带的灵活处理和实验结论、误差分析等掌握的情况进行考查。

3)计算题部份:涉及“平抛运动”、“机车的启动”过程中功率的变化、 “机械能守恒与、和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的位移”以及 “动能定理、弹力做功”的灵活运用;试题没有刻意追求难点和热点内容,试题趋向于灵活应用,无偏题和怪题,试题表述科学、规范,区分度较好。

全卷预期的难度系数为0.6左右。

三、试卷命题的改革导向

切实突出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充分突出本模块内容与实验内容在物理的重要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逐步培养高一学生分析物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命题注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求教学强化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命题强调素质立意,以知识考查为基础,以能力考查为主导,以素质考查为着眼点,强化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命题要力求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要求强化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联系。增设 探究性实验题和创新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第三学段阶段测试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范围为必修二的第一单元,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命题思想和意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总体上来说难度适中,题目较为新颖、灵活,图文并茂,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了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新课程背景下命题模式和题型的比较成功的探索。

1、 试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试题多以历史插图与史料的形式出现,这样有利于考查学生图文结合和史论结合的分析理解能力,使试题具有灵活性,难度也较为适中。选择题第4、10、12、17、25、27、28、32、37、38题都创设了新情境,其余各题的设问方式也大都比较新颖,改变了以往命题时直接发问的特点。非选择题部分也努力创设新情境,在新情境下突出能力考查。第43、44题提供给学生的是图片资料,要求考生读图、处理图片并挖掘图片中隐藏的信息,运用从图片中所获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些试题切入点新颖,题型活泼,贴近时代和学生生活,考查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测量的角度看,试题符合新课改历史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

2、 试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第一,开放性试题为考生设置了发表自己见解、张扬个性的舞台。例如,第44题第三问对看法的评价,结合课本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点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第二,允许考生在答题时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尊重考生的多样性就是鼓励创新。

第三,有些试题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能说明问题即可赋分,这为考生提供了宽松的答题环境。肯定考生个性化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实际上就是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肯定与鼓励,有利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也有利于考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发展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试题具有较强的学科内综合性

一些题目的时间跨度大,知识点跳跃性强,有较强的学科内综合性。第41题的第三问,考查茶文化形成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回答。这就要求考生熟悉教材框架、历史发展线索、历史阶段特征,根据试题的要求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把众多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懂得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训练纵横联系、构建历史知识网络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概括、归纳、评价的历史思维能力。       

 

                                                        梁伟丽   周正杰

                                                           20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