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发布时间:2017-09-26】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摘  要

当今快速发展变化的国内外环境,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地理是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丰富的教学内容成为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本文基于地理的学科特性,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国情意识教育、资源意识教育、领土意识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危机意识教育,更全面地、理性地认识祖国才能达到爱国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地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

    

    眼下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变化时期,然而在一部分的中学生中,没有理性的爱国情感,有人盲目崇洋媚外,觉得国内不如国外好。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充满了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魅力的人文精神。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素材,通过有效的整合,借助地理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性地认识国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达到合理爱国的目的。

1、国情意识教育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是指某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国情教育是学生理性爱国的基础,客观地看待我国所面临的处境,分析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这是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所必备的素养。

从中学地理教育出发,地理教学能够有效地、直观地呈现我国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只有科学地、全面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才能更好地爱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有效的贡献。在自然国情方面,主要是认知我国领土、地质、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矿产、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生态问题等等;人文国情方面,主要认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等现状。这些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既有现状的了解,更要上升到本质的高度,一切问题都要以基本国情为出发点:

①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②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资源意识教育

在基本国情的认知基础上,我们第一要把握的是资源意识教育,这里的资源主要强调的是自然资源。根据地理教学的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岩石、生物、水等。对这些自然界显而易见的资源,要达到以下几点的认知水平:

①数量的有限性。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②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③资源间的联系性。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各要素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④利用的发展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必将走向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领土意识教育

领土意识是国防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领土的构成及其主权不可侵犯的系统认识。领土是指处在国家主权下的地球的一部分,包括一国的陆地,领水和领空。领土是国家的物质基础,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是国家主权的至高性和独立性的最重要的表现。任何国家不得侵犯别国的领土和破坏别国的领土完整,是国际法公认的准则。

中国自古就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国家变迁意识,但更多时候,身为统治阶级的人们往往依仗着自身地大物博的优越感而不懂得珍惜领土,这个思想在清朝末年,鸦片战争之后表现地尤为明显。清政府一步步地妥协退让,被迫签订割地赔款的耻辱条约,再加上外国势力的干预,留给我们现代人无尽的感慨与悲愤。97年我们收回香港主权,99年收回澳门主权,但如今还有争端未了,比如中印藏南边界问题,日本挑起的钓鱼岛争端,东南亚诸国对南海岛屿的虎视眈眈等等,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倘若失去国家领土意识,没有主权的意识,那国家的未来还有希望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应该从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开始。

地理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领土意识。比如在区域地理讲授台湾之时,针对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观点,我们不仅仅有历史的依据,还有地理依据。据有关考古资料显示,在台湾海峡海底有森林的遗迹,这足以说明曾经的台湾海峡是陆地,由于地壳下陷,海水入侵导致大陆与台湾分离。从成因上讲,台湾岛是大陆岛。这些都强有力地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环保意识教育

在全球,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已经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说,我国目前是生态学上的一个重灾区,遏制和缓解这种危机,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前途,也关乎着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国以来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牺牲了相当一部分的环境为代价。因此,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当代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教学大气、气候、天气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关于空气质量的相关报道和数据,明白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现象,比如说雾霾、沙尘暴的发生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看沙尘暴的录像,了解到沙尘暴对我国空气的污染程度,明白沙尘暴的危害。学生通过对空气质量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5、危机意识教育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这样的一则寓言: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里,它会立刻感受到滚烫的危险,随之纵身跃出沸水;但再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开始很享受水温,可慢慢地变得越来越虚弱,当它意识到滚烫的危险时,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这就是“温水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庆幸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坐享着丰富的物质与多元的精神食粮,祖国正在蒸蒸日上,一片大好繁荣前景。然而这会不会就是温水煮青蛙呢?

有危机并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是最可怕的。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平的表面之下掩藏着各种利益分配,时至今日,我国与周边多国还存在领土争议,领土之争实质上就是资源的占有与国家实力的较量;我国短短几十年取得了令发达国家所羡慕的经济发展速度,然而繁荣的背后,我们牺牲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并在现在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与约制。比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拥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浪费较为严重,有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水资源的状况深刻地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养成节约水资源的习惯。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