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指导
【发布时间:2011-06-20】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高考历史复习一般采用两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分析教材、落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第二轮复习则需要巩固和华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有必要在第二轮复习中进行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

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整合与掌握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这一切的本源都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是指那些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元素,如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典章制度等,它们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点或知识板块。要把握历史主干知识,就必须要建立主干知识网络,把分散的或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或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使之变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以适应综合能力测试的需要。 

1、要重视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体现“通史”思维。

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要根据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对每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空间上的整合。在建立通史体系的过程中,把三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通史知识体系,如在构建古代中国史的通史过程中把必修I第一单元、必修Ⅱ第一单元、必修Ⅲ第一、二单元对应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然后按先秦、秦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等阶段归纳各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基本特征。如秦汉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封建制度开始建构并延续后世,封建经济已经形成并在此时开始发展,而在文化上,这一时期也是传统文化确立的时期,等等。通过这样的整合,我们对秦汉时期的文明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2、以经济的发展决定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应用原理,整合模块相关联的知识内容,搭建整体感知历史的平台。

高中历史课标指出,“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举例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①经济,农业方面: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②政治上,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各国竞相改革变法,封建制度确立。③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客观上有利于政治变革的进行。

在复习整合过程中,注意对每一时期历史发展起到根本推动作用的经济因素,关注政治和思想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如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恰恰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世界近现代文化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等等。

3、从不同的史学范式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

从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来看,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在主干知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掌握主干知识时,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解决问题。15世纪、16世纪,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人类社会开始分散走向整体。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整体化发展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整体化发展在更高的层次上加速运行。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重视以下主干知识:关于世界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讲的知识;关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相互交往的知识;关于中国和世界交往的知识;关于中国国内各地区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彼此促进的知识。就文明史观而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可按“渔猎、采集(蒙昧时代)→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这一发展主线来审视历史,关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等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流。如先进的政治制度会促进经济的 展和文化的繁荣,而落后的政治制度则会破坏优秀的文化,往往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此外,还有必要注意社会史范式、革命史范式等,历史评价的范式也往往是命题所关注的。

4、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考查学生的各项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但如果离开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在第二轮复习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要注重回归教材。除认真看书深化对历史知识结构的构建外,还要对第一轮复习进行查漏补缺。对于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历史现象,在不知它发生的前因后果时是无从评价、无从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更不会做到知识的重新整合。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虽然时间很紧,内容又多,但也要提高自觉的读书意识。要依据《考试说明》,对照《考试大纲》,认真看教材,熟悉掌握教材,搭好知识结构的框架,这样对进行深层次分析和理解认识问题是会有帮助的。

二、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了解地方区域特色

  1、关注热点问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是学史的目的,高考命题一直对此比较关注。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在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从当今高考命题特点可以看出,高考历史试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立意,创设新的命题情境,使试题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为适应高考历史命题的这一趋势,我们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必须增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要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高考历史试题所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同于政治学科中对时政热点的分析,因为历史分析的出发点是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侧重于用历史史实在佐证,这在实际上是对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所以在选取社会热点问题时应做到:一要注意长期热点。如环境、主权、科技等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热点。对于这些长期热点,我们一方面要掌握其基本知识和判断依据,另一方面是要善于把握长期热点的新表现。二是对于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不要纠缠于细节,应把它们放到长期热点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对其纪念活动也会如火如荼的开展。作为高考命题,就会通过这一现实问题来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社会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的主旋律,所以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明确高考命题意图。可以说,高历史试题尤其是主观题,无论选择什么材料,肯定有其现实意义。考生要力争使自己的思维与高考命题意图相符合,在看到试题的同时应该联想到有关社会热点问题。

⑵善于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和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反思。历史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现实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根源,而历史又给当代人以经验或教训。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在明确和谐社会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社会追求大同社会的构想和儒家思想,而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能给我们什么启示,都应该如此去领悟。

⑶积累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归纳性评价术语和热点名词,并明确社会热点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嫦娥二号”发射成功与创新型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相联系;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联系;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关注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依法治国相联系等。在第二轮复习澡,应该对自己所掌握的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名词做一个总结,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的时候,不要忘记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名词融合到自己的答案中去。

2、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和地方史,增强考题预测的准确性。

近几年来,各省和地区纷纷自主命题,高考的地方特色日益明显。新课程要求各地开发、体现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也意在于此。因此专家们在命题时往往会考虑地方特色和地方史,将其与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因此同学们要整理有关本省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文化名人及其贡献,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历史遗存等。

三、通过适度的训练,掌握解题规范

专题复习的效果最终还需要通过在训练中提高,要有意识地对专题中有价值的题眼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分析。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编制严谨,设问明确,答案精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做到准确审题,明白命题者的意图,在组织答案时力求准确使用科学术语,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在训练中逐渐感悟历史科的三大类题型解答方法和规范,形成必要的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如:

⑴选择题:要灵活运用即定法、淘汰法、辨优法、求同存异法、逆推法等方法,提高答题准确率。

⑵材料解析题:要懂文字、懂史实、懂整体、懂关键。要学会分析材料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发问的意图、角度和侧重点,从而选取材料中有关信息作答;要分析材料、问题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发问的要求,从而准确选取学过的史学观点,作出评价;理解发问要求,把握试题的整体和变化,依据材料自行提炼、概括观点或结论,形成新材料、新情境和新问题下的个人见解甚至创见。

⑶问答题:依据不同类型掌握问答题的一般答题方法。

①叙述性问答题:高度概括,史论结合,述评结合。要梳“辫子”或分“块块”,纵横归纳。面面点到,无需扩展。

②比较性问答题:求同求异,深入挖掘。逐项比较,注意目睥。找准比较项(从事件的全过程即纵向和横向去找),合并“同类项”(即确定比较的对应点,如比较不平等条约,可从割地、赔款、开放高埠等方面来比较)。比点宜粗,要有高度,触及实质,揭示本质。

③分析性问答题:分析原因可从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入手。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但不是条件,任何“借口”不是原因,也不是条件。分析原因要按分析对象的特征而定,比如政治的原因、经济的原因、社会制度的原因、“国情”的原因等;分析原因还要依题意而定。分析事物性质要注意“定性”准确。“定性”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排除假象。

④论证性问答题:要求观点明确(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试题中指定的观点、课本中提到的观点、考生概括的观点等),史实确凿,结论明确。

⑤理论性问答题:答题一般步骤:表明观点,判断是非→史实论证,用史实说话→理论升华,以理服人。

总之,在第二轮复习中只要能够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时间、空间一体的通史体系,并抓住热点,就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