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学生发展>> 劳动教育
劳动励心智,时间促成长——莆田第二中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23-06-14】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推动进步的根本力量。"中国奇迹"的创造、"中国震撼"的交响,无不疑聚着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快速进步,无一不源于人民的辛勤劳动。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书写华章。劳动,是青年人实现美好梦想的唯一途径。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铸就。因此,我校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更要深刻把握劳动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努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参加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更深刻的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体会劳动光荣,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成为人格健全、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

一、初中部开展主题“探索农耕文化,体验劳动之美”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参观农耕馆

同学们跟随教官们参观了农耕馆,通过一件件农耕器具,一幅幅二十四节气《耕织图》,认识了常见的农事劳动工具,为走进田间研学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加趣味农事劳动

稻鱼共生,鱼与稻的交融,有一种鱼依稻而活稻依鱼而生的生命声息相通的和谐之趣。在儒意研学基地有一片田地,在这里同学们浑水摸鱼”、捉泥鳅抓小龙虾,与自然和泥土来一次零距离接触。

人工拉犁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体验了人力拉犁,感受农耕文化。他们虽动作生涩却坚持不懈!回望每一寸松软的土地,汗水似乎有了意义!在劳动实践中,不仅考验了同学们体力和耐力,更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野火柴火灶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之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学校拓宽教育渠道,把劳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从课本过渡到生活同学们进行户外野炊,吃自己动手包的水饺和的柴火饭体验与乐,品尝酸与甜,不负五月好时光。

户外野炊,趣味盎然,快乐干饭,美好“食”光色、香、味俱全,看着就诱人。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老茧和疲惫身躯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用心灵去认识世界的能力。

DIY手工制作

1、扎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在儒意劳动实践基地,孩子们通过学习青黛扎染,体验传统工艺和流程,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手帕,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审美创意成功写于稚嫩的脸上,满足刻画于心间。

2、中国结制作中国结造型优美、色彩多样,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当富有美好寓意的中国汉字“吉庆有余”、“福寿双全”、“双喜临门”、“吉祥如意”、“一路顺风”与中国结组彰显着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是传达衷心至诚的祈求和心愿的佳作。编织坊中,一根根红丝绳,穿梭于同学们的指尖与题板之间,一场丝绳的神奇旅游,幻化出一件精美的中国结此次活动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编织中国结,体会炎黄子孙同根生、心连心的中国结寓意。

二、高中部开展“弘扬劳动精神,探索海洋奥秘”、“传承非遗文化,延续莆阳文脉”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一)参观汀港民俗馆

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渔村特色民俗是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通过参观汀港民俗馆来近距离接触久远而又时新的渔村乡土人情。陈旧的渔船,斑驳的船身仿佛正与同学诉说着古老的“妈祖传说”,船身缝隙的麻丝填料似乎也在诉说着非遗“水密隔仓”技术 ……

图片1.png

参观完民俗馆后,同学们背上小鱼篓,化身“少年渔夫”。

(二)赶海

试看少年翻空滚底流,任它虾兵蟹将哪沉浮?在永洪劳动实践赶海基地,鱼跳跃,蟹蛤潜底。二中少年正上演着一出“哪吒闹海”大戏,海蟹、花蛤、海蛏、苦螺均逃不过他们的“五指山” 。夹杂着点点泥浆,如墨梅般绽 放于同学们的衣襟,喧闹声与欢笑声,声浪盖过奔腾的海浪声,一个个“渔夫”满载而归。

(三)柴火灶

赶海回来话炊烟。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傍晚时分,在柴火灶区,莘莘学子当大厨,挥铲添料,煎蒸捞煮样样行。古村落的袅袅炊烟随着海风飘散,同学们自制的佳肴色香味俱全,饕餮大餐令人馋,且食勿踟蹰。

(四)习传统技艺,承莆阳文脉

同学们还参与了线面制作、红团制作、豆腐制作、地瓜馒头制作、中国结、剪纸、石膏制作等非遗项目。

1、制作线面、红团。

莆仙传统美食线面、亦称“长寿面”“妈祖面”。和面、碾面、割面、搓面、盘面、拉面、扬面、分 (挑) 面、䁁 (干) 面,上红头绳...... 同学们依工序深入体验。同学手中面,莆仙民俗情。

“红团”是莆仙另一非遗民俗小吃。同学们边制作,边讨论,赓续传承千年非遗小吃文化:品儿时“妈妈的味道”,读天下莆商时光里的“乡愁” ,悟“红团”里孕育的慈善文化。

2 、豆腐制作。

豆腐的制作也是同学们的一场生活实验课。卤水与豆浆的邂逅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课堂中的知识 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是否会成为学子们今后成长中关于生活美学的温馨回忆呢?

3 、中国结、石膏、彩绘、剪纸制作

同学们正体验着另一堂化学实验课与艺术课:水与硫酸钙的奇遇,产生着奇妙的变化。随着自己的喜好、个性绘上相应的色彩,一件精美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诞生了;一根根红丝绳,穿梭于同学们的指尖与题板之间,一场丝绳的神奇旅游,幻化出一件精美的中国结;手中剪游走,一片片红纸经他们的加工,展开就是“绝世佳作”,这是属于他们自已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

.同学们在体验中传承民间手工传统,在实践中品味快乐,寓教于乐,知行合一。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快乐而短暂,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民俗文化、手工文化、农耕文化的魅力和活力,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在劳动中培养勤奋,陶冶情操,感受光荣,让学生在劳动中欣赏劳动的成果,感悟劳动的伟大。劳逸结合,劳思结合,达到让学生强身健体的效果,我们相信只有把劳动实践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有有机地结合,劳动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教育功能。